中國集成電路十年之最:上升未來國家戰略
作為新興的戰略性產業,集成電路在今年兩會期間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并引發了很大的討論。面對國家的扶持以及各項利好政策,集成電路產業的變革就在眼前,并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有望在世界市場上一顯身手。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新一輪扶持政策的即將出臺,必然給集成電路行業帶來重大利好,將有利于進一步鞏固集成電路產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龍頭地位。
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扶持力度堪稱達到了十年之最。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2014年重點工作在“以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部分提出了“設立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臺,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國產化政策的相繼出臺不僅為業界相關公司布局帶來了最佳戰機,也為新晉企業的躋身帶來了絕佳機遇。
面對如此優越的政策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必將抓住機遇,積極進行轉型升級。近年來隨著中國ic制造和封裝技術的提升,半導體工藝技術已經進入了創新式發展模式,在這種新的發展模式下成熟企業和新晉企業在技術上的差距已經不那么明顯,同業者比拼更多的是整體開發的能力和進入市場的速度。國內一些半導體設備企業已成功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實現了在國際和國內先進芯片生產線量產的記錄。此外,還將集中資金、集中人力、調整政策,鼓勵優勢企業整合兼并,通過這種方式做大做強,爭取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國家政策的傾斜,使中國集成電路市場的成長未來可期。未來,政策還將助推建立多元化和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廣泛吸引社會資金。企業應當抓住機遇,重視培育核心生產工藝和核心應用技術,保持自身核心競爭力。
彭紅兵:集成電路產業新時期的特征及未來發展
當前集成電路產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階段性特征明顯。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經過國家重大工程的推進建立了產業化基礎。進入21世紀,用了十年時間我們在政策環境方面打造了一個比較好的適應當前中國特色的產業發展環境。2010年以后,更多地通過國家科研專項創新發展方面的工作?偨Y集成電路產業走向產業化這二十幾年的經歷,我們取得了很多成績,又有明顯的不足。
集成電路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主要有幾個特征:一是集成電路產業下游,新的技術領域生態發生了很多變化,例如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對產業新的業態帶來很多新的嘗試。二是信息安全給產業帶來很大的挑戰。大家關注的包括信息安全、信息泄露、保障消費者信息安全、國家信息安全、國防建設安全等,對產業發展這是個很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個巨大的機遇。三是國家擴大內需,不斷出臺政策。十八大提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為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家提供了更多了產業發展的機遇,同時挑戰也非常嚴峻。
我們總結一下,集成電路產業十年以來科技投入1000多億元,相比國際大企業,全行業投入只是英特爾的1/6,我們的芯片設計業號稱五萬精英,是高通公司的兩倍人數,但產出只有高通60%。全行業勞動生產率相當于一家公司的1/4。這是我們現有的能力。大家能看出來,相比未來發展需求和更大的前景,產業能力非常有限,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應當緊緊抓住集成電路產業不放,實現跨越發展的要求。開展了集中調研,在上海、廣東等地開了座談會,各部門達成高度共識。